周一至周五
09:00-11:30
14:00-17:30
2021年12月,我进入了江苏蔚蓝律师事务所开始见习,2022年3月开始正式实习,一年的实习期在忙忙碌碌之中已经接近尾声。回望过去的实习生活,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交织其中,但我还是很满足,在这一年的实习期内我获得了很多业务锻炼机会。对于我而言,整个实习过程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我是2022年6月的毕业生,但我却是在2021年12月就进入了律所,得益于江苏省、南京市司法机关及律协的人性化政策和律所主任们对我的信任,我在研究生下半学期(即2022年3月)就提前开启了实习生涯,比同时期的同学们提前拿到了实习证。
虽然过程中充满着迷茫和艰辛,但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总结中,在指导老师和律所同事们的心得体悟言传身教中,这一年我坚持了下来,并收获了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我多次在法院、司法局、律所实习,尤其是司法局的实习经历让我记忆深刻。在司法局实习期间,我接待群众的法律咨询,参与调解纠纷,也是从事法律专业的工作,当时自认为专业知识还是非常扎实的,但在律所工作中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律师要接待不同类型的当事人,即使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初次接待时也要给当事人专业的意见,工作中充满了挑战,理论学习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必要的,只有掌握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用于具体工作中,才能迅速成长,更好替当事人排忧解难,在接受当事人的咨询时才能从容面对,侃侃而谈。
实习过程中我参加了无讼网的学习,依照《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规则》,完成了实习人员网络集中培训课时,经考核合格,取得了结业证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名专业性很强的法律工作者,拥有扎实的法律功底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将自身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具体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的话,就犹如雾里看花,不知所措。律师职业不同于学术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律师在诉讼中的难点并不是解决法律如何使用,而是理清案件的客观事实,很明显感觉到有些案件法律事实其实并不复杂,但是仍然不知如何下手。通过一年的实习,在指导律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各种案件的诉讼活动,较好地弥补了缺乏诉讼案件实践的缺口,对于一些简单的、法律关系不算复杂的民事案件也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大量庭审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在一些案件的立案过程中我还担任了具体的文书写作、证据整理工作,指导老师鼓励我对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从一开始的不敢发言,到现在的主动发表意见,举一反三,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立案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参与处理诉讼业务的过程中,我的办案能力得到了以下几点提升:
首先,锻炼了个人独立分析处理案件的能力。案件分析是对整个案件的把握,通过与当事人谈话,了解案件事实经过,通过证据材料梳理法律关系,确定主体是否适格,然后根据证据材料和当事人陈述,确定本案的代理思路和答辩思路。期间需要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和探讨,发现案件的突破点和不利点,检索法条找到法律支撑点,使自己真正参与到案件中。
其次,提升了我的庭审应变能力。法庭是律师的战场,是对业务能力最大的考验。经过多次庭审的参加,我认为提高自己的庭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对于新律师来说,由于出庭少,在开庭时难免会紧张,所以我们首先要提前做好准备,写好书面材料以备不时之需;其次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开庭时不能怕丢脸;再次是庭审过程中一定要专心,时时刻刻把心思放在案件上,放在法官的发问和对方的观点上,这时我们才能做出正确适当的反驳。
记得第一次开庭后,指导律师对我上庭的情况做了总结,虽然指导律师也看出了我上庭时的窘迫,但他依然鼓励我,在总结我上庭时的不足方面也轻言带过,但我知道这是他在给我勇气去改进自己。在以后的案件承办中,指导律师依然给了我足够的信任,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历练与打磨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所接触到的案件,在法庭上的思维也清晰敏捷了许多,在法庭上的发言也逐渐大胆自信了起来,但我知道这离在庭上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还有一定的距离。庭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不仅需要法律执业者有很深厚的法学基础、渊博的社会知识、雄辩的口才,同时还需要一些悟性与情商。
大部分人认为,律师的工作就是靠嘴吃饭,其实不然,通过一年的实习,我体会到律师大量的工作却是文书工作,比如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但我刚开始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我个人认为写起诉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把内容表达清楚就行了。指导老师告诫,写这些法律文书时形式上首先要用规范的法言法语,其次要让法官一目了然,更为重要的是,有些法律文书的书写关系到当事人官司的输赢。参与和学习了指导老师主办的很多案件,我切身体会到书写法律文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对指导老师和其他律师的各类文书的研读,多练习写作,提高法律文书的书写水平,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听、多想,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才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律师行业是实践经验性的行业,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实习中,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需要多思考,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经验的差距往往带来的是专业服务上的差距。此前在学校期间,我就经常参与各类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活动,实习期间也和指导老师一起接受有关部门的邀请参与到法律咨询、普法广场宣传、接待信访人员等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也首次将法治建设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专章论述、专门部署,习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习律师,本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深悟透、笃信笃行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实习中,我还严格按照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实习人员管理办法,遵守律所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以执业律师的标准对照自己的行为,总体表现良好。
通过对自己一年来实习律师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事做得不够好,例如临场应变能力,开庭对于律师的应变能力、案件把握能力要求较高,对于我这样的年轻律师而言,由于自身积累的不足,在开庭时可能不会准确把握案件思路,不明白法官的指向等问题,但好在有指导老师的包容和指正。律师这一职业,困难与机遇同在,胜利和挑战同行。选择是无奈的也是必然的,既然选择就要有勇气走下去。在追求的过程中,既要谦虚谨慎,又不能失去信心,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小律师,没有小案件。”心态要平稳,稳中求进,通往成功律师的道路充满艰辛,要面对无数的波折,克服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但是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谓专业就是展现出做了一万遍的样子,我有信心和勇气在面对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大律师,扎实的法学功底及高超的执业技能两者缺一不可,既然今后时间更充裕,就更要加强法学功底的学习,珍惜律协及律所为我们提供的那么多培训、讲座的学习机会。从事律师职业的道路是坎坷的,前途却是光明的。我坚信我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郑哲威
江苏蔚蓝律师事务所
实习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