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30-17:30
律师行业的发展己经到了新的历史方位: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不断升级,传统法律服务受到冲击也迎来新的机遇;经济下行和行业内卷双重压力,迫使每一家律所认真整理存量业务,积极策划增量业务,而业务、业绩的增减,又和一个所的战略规划、制度供应、人才储备、各方合作紧密关联,困境中求生存,压力下谋发展,律所在深耕专业的基础上如何做大做强,律师之间、团队之间、律所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如何合作,共克时艰,寻求新的突破,正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律所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未来趋势
首先,仔细考察一家律所的制度存量和增量,各项制度规则的制定是否体现科学、民主、规范,是描述该所现实状态,捕捉该所未来走势和趋势的重要线索。比如章程制定和变动是否与时俱进(包括转致条款,修正案等),律所制度体系的吸引力总体上看,远比个人魅力稳定和持久;再如有没有保护第一案源人利益的制度,直接关系到刺激案源增长,确保承办人利益,兑现机会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并重;在律所的顶层设计、制度构建中有没有体现出轻资产、高效率,有无对信息赋能、科技赋能作出安排,也是面向未来制度设计中的重头戏;律所的日常管理扁平化,权力和责任下沉,落实团队带头人作为团队各项职能的第一责任人,并有责任清单明示,也是大局要求,时代要求,当然也是管理层智慧的选择。
其次,在办案件的存量和可期待的案件增量是律所发展的生命线,要重视传统存量案件的来源分析,变化原因分析,优化各类案件的办理(包括但不限于集中办理、择优分案,同时兼顾客户体验、客户意见反馈),还要居安思危,提前布局案件增量,随时专注大环境变化,社会广泛关切和客户类型化需求的收集,同时跟进开拓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各种链接客户的活动,打造和推广律所、团队的自身品牌,不断寻找增量案源。
第三,律所人才存量和增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律所的稳定和发展前景。现有团队稳定的队员,团队培养中的人才,长期合作的伙伴是人才的存量,引进特色团队,引进优秀人才是人才的增量。是否允许所中所模式的存在,长期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否包括服务巿场开拓、法律专业深耕,后勤保障安排,是否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界别人才的规划,值得讨论!从世界范围的考察来看,很多大所名所律师和非律师同比例增长,有的所非律师占比更高,如此设计是否更加科学?
二、合力做强、做优才是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不同法律服务主体之间常态合作要及时分析,加强合作是一以贯之的永恒话题,不断优化合作达成合力共进则是具体的战略目标。不仅仅团队之间要合作,律所之间要合作,不同服务行业之间也要合作;从合作内容上看,除了法律专业技能方面的合作,还要加强信息合作、数据合作、党建合作、文化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频共振,合力方向是一起进步!
不同区域的律所可以长三角(或者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一体化、国内统一大市场、国际大循环为背景,确定本所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评估律所之间合作、合并的利弊优劣、效率效益,拿出科学实用的规划日程表、“项目施工图”。可以探讨、鼓励所内团队之间差异化竞争,综合性律所可以拿出诚意和资源整合精品所、特色所,本土所之间通过各种方式强强联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律所可以探索并实践松紧各异的合作联盟,
也可以精准对接长期的项目合作。
三、沟通也是“压舱石”,科技成就“发动机”
传统认为构成创收主力的资深律师是一个律所的“压舱石”,但律所内外部的沟通也是生产力,沟通能力也是“压舱石”!律所管理层善于沟通,保证科学管用的制度供给,决策“一桌人”,举手“一屋人”,决策能否惠及大家,达成“共识”,形成“共鸣”、“共情”,需要沟通的技术和艺术;党建务实,通过活动和项目推进,团结更多人,形成合作共赢的温暖氛围,沟通很关键;各业务团队之间善于沟通,发挥“领头雁”把握方向,“领头羊”走准路径,以及传帮带机制建设的作用,合作的机会更多,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这都是一个律所基于制度靠谱、人才稳定,氛围友善,机会均衡的“压舱石”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不断刷新并介入法律服务,使得前沿科技成了律所“发动机”运转的重要部件,现代化的线上办公人人会用,各种检索、分析的AI工具样样精通估计会是大势所趋。信息、数据、流量整合只能靠发挥法律科技公司、律所甚至律师协会平台的作用,非单枪匹马的律师或者相对弱小的团队能够胜任,科技为律师、团队业务拓展和提升赋能己经是业界共识。越来越多的线上引流,让很多律所关注互联网本身的业务,来源于互联网的业务,这在当下显然是增量业务或者增量的线索,还有国际范围内的涉外产业、新兴产业、重点产业无疑也是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增量。盘活存量,及时追寻增量,努力做强做优,需要同事合力,需要同行合力,只有这样,律师职业的进步,行业蓬勃发展未来可期。
【作者简介】
周连勇,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一级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乡村振兴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律师协会党委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兼职导师,著有《法治的政府》《公司的法务》《成功的辩护》等。荣获司法部律师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律师标兵”,江苏省优秀律师,全国优秀法律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