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五
09:00-11:30
14:00-17:30
网上个别媒体认为涉事医生构成医疗事故罪,那么什么是医疗事故罪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
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五十六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严重不负责任":(一)擅离职守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对危急就诊人实行必要的医疗救治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试验性医疗的; (四)严重违反查对、复核制度的; (五)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 (六)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有明确规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常规的; (七)其他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形。
本条规定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是指造成就诊人严重残疾、重伤、感染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难以治愈的疾病或者其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后果。
如果医生存在上述这些行为之一,那么他将涉嫌医疗事故罪,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医疗事故罪一直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率较低的一个罪名,究其缘由,与医疗行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医疗过失的判定存在诸多困难有直接的关联。医疗事故并不等同医疗事故罪,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医务人员的行为符合刑法中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时,才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罪。
那么能给该医生定罪了吗?这便涉及的尸检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明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也就是说,在警方未完全掌握医生存在犯罪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地给医生定罪。既然要找证据,那么对死者进行尸检是必然程序。
当然了不仅是在刑事问题上,就是民事赔偿,也必须得有尸检报告才行,否则无法确定医院要不要赔,责任比例是多少。
但就本案来说,若是不鉴定,那么难以构成医疗事故罪。
该医生是否涉嫌故意杀人罪呢?
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即医务人员对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后果,在主观上持否定态度,其在法律上属于过失犯罪,因此刑期仅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媒体报道属实,涉事医师明知支架未能成功植入而谎称手术成功,属于“故意”隐瞒,不符合医疗事故罪 “过失”的构成要件。涉事医师的行为侵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如因其违法行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则涉嫌故意杀人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这是医生的法定义务,如若违反,那就属于明显的消极不作为。
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该行为一般表现形态是积极的作为,但是对于医师、未成年人的父母等对预防患者、未成年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来讲,其不履行自己义务的消极不作为,也是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表现形态。故意杀人罪的本质特征在于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利,行为人对其行为必然或可能造成他人死亡是明知的,而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当死亡结果发生时,这种结果也是行为人希望或放任的。就该医生而言,若是鉴于病人当时必须要植入支架,不立即植入支架则面临死亡的风险,那就说明该医生对不植入支架会造成死亡的后果是明知的,不放入支架就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放任这种危害后果的发生。
这其中还需要厘清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界限,这两者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直接故意杀人有明确的杀人目的性,是希望通过其行为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既没有积极地追求,也没有有效地阻止,对于被害人是死是活持的是一种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消极态度。媒体报道本次事件中的涉事医生在手术失败后,选择隐瞒,没有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放任手术失败结果的发生,更加符合间接故意的要件。
该医生是否涉嫌诈骗罪呢?
还有自媒体说患者家属交了购买支架的费用,但是医生没有给患者装上,那是不是构成诈骗罪了,笔者可以肯定回复说医生不构成诈骗罪,因为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医生需要骗取患者的钱款才可以构成,但事实上,患者的医疗费用是直接交到医院,医生领取的是医院发放的工资,性质不同。
有没有敲诈勒索的可能?
还有网友疑惑,患者家属采取各种手段逼迫医院就范,那么会不会构成敲诈勒索呢?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对患者家属而言,因医院的过错导致损害赔偿,是其法定的“求偿权”,并不属于非法占有,但其行为不能过激,否则属于“医闹”的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另外,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若是新闻工作者等利用其特殊身份进行敲诈勒索的,则构成敲诈勒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