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五
09:00-11:30
14:00-17:30
生成式AI的迭代升级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我们的认知边界。OpenAI推出ChatGPT才过去一年多,近期就再度扔出一枚重磅炸弹,其推出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再度震惊全球。
随着一系列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的相继问世,极有可能迎来一场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颠覆性影响的“AI革命”。AI聊天、AI绘画、AI音乐、AI视频等人工智能“创作”物,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生产效率,但同时背后也隐藏着大量法律问题。Sora背后的法律问题该如何应对?蚂蚁刑辩团队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01
Sora功能简介
Sora是一个文本到视频的生成模型,该模型于2024年2月16日发布。Sora能够从简单的文本描述中生成逼真的视频,并且可以控制视频的各种属性,如视频风格(卡通、写实、油画等)、视频内容(风景、人物、动作、特效等)以及视频参数(分辨率、帧率、时长等)。Sora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它使用了大量的文本和视频数据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模型学习了文本和视频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输入的文本描述生成相应的视频。02
Sora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1、素材侵权问题
按照Sora目前的操作逻辑来看,最终的视频是根据操作者的文本指令来形成,但其实质是通过整合与文本指令相关联的大量已有视频、图片等素材来形成最终视频。也就是说在Sora的视频制作过程中,其基本素材并非从无到有,而是搜集的现有素材。这些素材一般都是他人具有著作权的作品,如果擅自收集抓取,这就涉及到可能存在在搜集、使用过程中存在他人持有著作权的素材在未取得合法授权的情况下被非法使用,可能侵犯作品的复制权,而合成新的视频可能侵害改编权。Sora生成的视频,将来不可避免要用于商业用途,也就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畴。
2023年7月,美国喜剧演员Sarah Silverman、Michael Chabon和Ta-Nehisi Coates等作者起诉指控OpenAI未经授权使用其书籍来训练其ChatGPT语言模型,构成了版权侵权和不当得利。虽然结果是美国联邦加州地区法院驳回了他们针对OpenAI提起的部分版权诉讼,但理由是认为原告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作者的作品与ChatGPT输出之间存在相似性。该判决不仅没有解决利用互联网抓取的材料进行人工智能训练是否构成广义的著作权侵权这一问题,还一定程度上揭示在未来Sora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时,相应争议也会进一步凸显。随着AI技术不断地革新,关于素材的侵权案件会大量出现。
2、版权归属问题
能否享有版权,取决于“创作”物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即是否具有独创性。不可否认的是,像Sora这类人工智能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的确涉及人类思想表达,如果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就可以满足成为“作品”的要求,应当享有版权。假设Sora等人工智能的创作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而享有版权,那么相应权利主体应是谁?
一般来说,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作者,Sora等人工智能的操作主体、设计主体、研发主体包括投资主体都可以说对人工智能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一定程度上产生权利的归属如何确定或分配的难题。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将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而版权的归属应当属于自然人。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创作”物看似机器生成而非人类直接完成,但其实质却是应用算法、规则和模板的结果,当前人工智能创作主要包括训练数据输入、算法模型构建和最终结果生成阶段,无论是训练数据外部调整还是算法模型人工纠偏,人工智能创作依旧处于自然人的控制之下,人工智能创作无法脱离自然人的智慧支持,可以被视为自然人先前智力成果的延伸,体现的是开发者的思想与脑力劳动。而权利主体的确定可以考虑合同约定优先,以使用主体为中心和以投资主体为补充。03
法律建议
新兴的技术必然会产生新的法律风险,面对各种颠覆式的新兴技术,我们要在可预测的范围内提前进行规制。-END-